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学研究】赵冬梅:“在北大历史系的教授当中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 细 节 处 还 原 真 实 历 史」 “在北大历史系的教授当中,我可能确实是比较奇葩的。” 2016年6月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做题为《以真史为鉴》的

「从 细 节 处 还 原 真 实 历 史」

“在北大历史系的教授当中,我可能确实是比较奇葩的。”

2016年6月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做题为《以真史为鉴》的演讲时这样说。

上电视去讲历史,北大历史系,我是第一位。一个象牙塔里面的女人要走到塔外边去的时候,通常会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演讲中,赵冬梅回顾了最初接到百家讲坛邀请时的心情。

很多人认为历史太没意思了,记记年号,记记人名,记记朝代,有什么意思呢?

“不错!这确实就是我们的历史,课本里头的历史,历史课本给最大数量的人提供了历史知识,但那个说一不二的历史知识其实恰恰是最反历史的。

它并不提供你思考,真正好的历史应当是反思的历史。”

既要讲得通俗,又要保持历史学的尊严,赵冬梅深知“非常非常之难”,“但我为什么又去了呢?因为历史知识要分享。”

出乎她意料的是,2012年在百家讲坛讲完《千秋是非话寇准》之后,“不管是我的宋史学界的同行,还是我们系里的前辈,还有就是我的老师,反响非常好!”

百家讲坛听众形容她是“兼具优雅与知性的最美主讲人,因为她爱上了历史”,地面讲座场场爆满,拥有千万粉丝。

她力求“扩大史学之眼光于每个个体的生活与命运”,深受学生爱戴。

北大历史系主任张帆教授说:“论当代历史学者,功底扎实而又贴近公众的,赵老师当之无愧。历史在赵老师的声音中复活。”

她口中的历史是这样的:在宋代有一个可以商量的皇帝,有不同的意见在朝堂上共存是可以讨论的。而且宋代有批评的制度,有专门负责批评的官员,关键是它有一种包容意见的氛围,这是好东西。

作为一个宋史研究者,我其实是赞美它的,但再赞美我也知道它仍然是帝制时代的一种宽容政治,它所有的根基是皇帝的宽容,当皇帝决心收回宽容的时候,那就谁也没有办法!

赵冬梅:人们为什么喜欢历史,历史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讲

来源丨精品课《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发刊词

基本上,差不多所有的同学跟我初次见面的时候,都会热情洋溢地说:“啊,我可喜欢历史了!”一开始,我觉得这大概是跟历史学者打招呼的套路。

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我慢慢地发现,同学们对于历史的兴趣是真诚的,是严肃的。

而这种对于过去历史的真诚、严肃的兴趣,其实不止我的同学们有,它在中国各个年龄层当中是广泛存在的。

于是我开始想,人们为什么喜欢历史?

然后我就发现:第一,所有关注历史的人,都是真正的聪明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一颗谦卑的心。

所以,他们会常常停下来回头看,总结自己走过的路。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历史机遇与个人命运之间的互动。

可以说,他们从个人经历当中,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过去的重要性。历史重要,这是他们悟出来的。所以当他们说“我喜欢历史”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

第二,人们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60后、70后、80后,有机会在比较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中国以外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这种接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交流,比如去国外上学、工作、定居。

而这些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是深入骨髓,他们有家国情怀。所以,他们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所有的知识和刺激最终都会指向中国。

他们了解世界越多,越是想回过头来看中国,越是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过去,因为我们爱中国,希望中国有更美好的明天。

从某种意义上讲,非历史专业的“外行”朋友对历史的兴趣,其严肃之程度,可能会超过很多靠历史吃饭的专业学者,因为它毫不掺杂功利追求。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7/545.html



上一篇:杨芳小学:举办教学常规专题培训,助力新聘教
下一篇: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课程研究投稿 | 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新课程研究版面费 | 新课程研究论文发表 | 新课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