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学研究】落实用学术讲政治的几点体会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第一,平台与组织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 如果能以全国党校系统推行用学术讲政治的各项举措为契机,积极申报样板课,将对促进教师个人提高用学

(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第一,平台与组织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如果能以全国党校系统推行用学术讲政治的各项举措为契机,积极申报样板课,将对促进教师个人提高用学术讲政治水平大有裨益。因为,一旦申请成功,这将意味着不再是教员自己闭门造车、孤军奋战,而是会有一系列政策、团队等扶持、帮助教员“会诊”、改进、提升。以中央党校为例,推行用学术讲政治两年来,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亲自动员、部署和敦促相关工作,时任副校长王东京亲自带领教务部指导每位样板课教师的备课。大到理论框架、案例选择,小到PPT制作、讲课艺术都反复推敲,讲稿修改前后多达十几稿,再加上多次试讲与课堂实际演练,使讲授千锤百炼、日渐成熟。这是一个在强大的压力与助力下化茧成蝶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长平台。

第二,要勇于自我革命,从零开始。每个讲课多年的教员都有一套自己习惯的讲课框架,或者说路径依赖。但往往这些以往的积累既是经验,也是“包袱”。大家心里会害怕:这个框架好不容易讲成熟,学员也非常认可,万一改动失败呢?那个案例每次讲的时候都是满堂彩,换了新案例万一没有这个效果怎么办呢?这些想法容易使人思想保守,从而陷入修修补补的细节改动,和敝帚自珍的“盲目守旧”之中,无法在理论框架与结构上大刀阔斧地进行重建。以我自己为例,当讲课内容修改到第十几版的时候,和原来的第一版相比,可能只保留了10%左右的内容,其他全部是新的。如果没有参与打造样板课作为契机,要下决心进行这样的自我革命就非常不容易。

第三,最能说服和打动听众的学术才是最合适的。在备课之初,我曾经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用学术讲政治,就要特别突出自己的学术能力,于是在授课中加入了很多行业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自我感觉“很过瘾”,讲课也显得很高大上。结果虽然受到少数专家型学员的肯定,但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难免艰深晦涩,课堂打分也不是很理想。后来经过不断修改-试讲-再修改-再试讲的改进,将学术与学员最关切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最终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堂讲授不是学术炫技,朴实贴切才是最好的。

第四,课程的打造要靠平时的积累。我最后呈现出来的样板课框架,是一个融合了哲学、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框架,这些理论储备并非仅仅来自这半年的备课,而是来自多年来一点一滴的阅读与积累、对学科前沿发展的追踪以及对实践的不断了解与调研。每次新学期备课之前,我都会根据这些积累,有针对性地对讲课内容进行修改与更新。我要求自己对授课内容的更新频率保持在每学期一小改,更新最新的数据、政策和案例;一年左右一大改,深化和调整理论框架。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出现“两个脸红”:遇到再次来听课的老学员,不会因为又听了一次完全相同的内容,没有任何更新而脸红;遇到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型学员,不会因为自己讲得不专业、说了外行话而脸红。正是有了平时的积累和自我要求,才能在样板课准备过程中,随时去拣选最精准的理论,随时去更换最合适的案例。

最后,要认真对待各种各样的批评与意见。哪怕听到了完全否定或者非常尖锐的意见,也不要心里闷闷不乐或者愤愤不平,觉得你懂什么?分明我才是这方面的专家。别人的主观就是我们的客观,任何一种批评的出现,都代表了一种立场、一种情绪,都是帮助我们让我们把课讲得更通达、更圆融无碍的好机缘。我理解的“样板课”之为样板,并非是完美无缺、让别人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它更像是一个电脑的开源系统,是可以让更多人参与使用、完善补充、创造的开放架构,是一个可以自我成长,同时与他人互相交流学习的“种子文本”。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秦露】

来源:学习时报

本期编辑:高 月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zonghexinwen/2020/0926/420.html



上一篇:聚焦作文教学研究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涟水县
下一篇:基于高中语文课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新课程研究投稿 | 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新课程研究版面费 | 新课程研究论文发表 | 新课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