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研究》栏目设置[09/01]
- · 《新课程研究》投稿方式[09/01]
- · 《新课程研究》征稿要求[09/01]
- · 《新课程研究》刊物宗旨[09/01]
异质同构视听融汇音乐美术融合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又同为艺术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组成部分。都扮演着幼儿审美教育的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将音乐游戏与美术教学活动互
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又同为艺术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组成部分。都扮演着幼儿审美教育的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将音乐游戏与美术教学活动互相融合,对于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幼儿美术活动往往都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手、眼、大脑之间的协调机会较多,可对幼儿的听觉训练来说,往往仅局限于听教师说或听同学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对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需重点考虑其学习情况与认识规律,注重各领域教学的互相渗透与有机联系,以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构建幼儿知识结构。可见幼儿教育中多学科的融合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新途径。基于此,近年来,落实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尝试把音乐贯穿在美术活动中并进行将美术教学活动与音乐学科相互融合,有效整合,促使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会贯通起来,丰富幼儿生活体验,多角度激发其想象与创造力,促使幼儿朝更好的角度发展。
一、 音乐与美术异质同构——美术是凝固的乐曲,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美术是凝固的乐曲,而音乐则是流动的画面。音乐与美术的“异质同构”是现代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异质”是说音乐与美术分别属两个艺术学科,一是听觉艺术,一是视觉艺术。“同构”是说音乐与美术其艺术原理是相通的——其共同点都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借助人体感官触动情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净化幼儿的心灵,培养幼儿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感受世间“真善美”的艺术真谛。优美的音乐宛如一幅精美动人的画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如同一支曼妙无比的乐曲。尤其当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美术作品欣赏,或在美术作品欣赏时插入一曲主题音乐,可以使小朋友们更深切地理解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与水平。
从艺术情感角度分析,音乐与美术情感属性相同。音乐与美术都是向人们传达一定情感的内在精神体验。例如,贝多芬的《命运》第一乐章,向人们展现悲剧的情景,这与中国现实主义素描作品《血衣》传达的情感不谋而合,因此构成了音乐与美术情感的同构性。为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奠定基础,促使幼儿在双重艺术感染力下提升审美能留与艺术创作能力,构建完整情感世界。另一方面,音乐与美术通感、联觉。当代美术教育也使用通感与联觉的效应,结合多种学科,促使教学的发展。从心理角度分析,幼儿在听音乐的时候,受心理通感的作用,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虽然是虚幻空间,对幼儿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如马融《长笛赋》音乐中就展示了通感的魅力。即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幼儿可在此有关游戏中建立视觉表征,形成通感现象,以此发展幼儿审美心理的通感。联觉可将音乐的艺术创作与动态结构结合,体现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意义,以视觉画面促使幼儿进行联想,并在情感的推移与升华下,创新美术作品。
二、 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途径——感悟 激趣 想象 感知 联想
(一)以音乐与多种流派美术融合提升幼儿感悟
美术课堂中同步音乐欣赏,幼儿参与的不止是美术知识,还可借助音乐解决美术方面的问题。音乐有多种学派,西方分类尤其明显,如古典主义、巴洛克、浪漫主义等音乐。幼儿园专业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音乐中添加背景、风格、形式与年代等,帮助幼儿获得更多艺术感悟,进而加强对艺术真正价值的理解。例如,课前先向幼儿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年代与背景,旨在让幼儿多了解光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而在创作中加强对光线的研究,对光学表现内容进行创新。然后向幼儿讲解印象派代表人物,如法国画家莫奈,其作品《睡莲》,表示莫奈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再如梵高的《向日葵》,其中体现了画家对生命的深刻领悟,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在印象派基础上,借鉴印象派的音乐作品,借助自然景物中的诗情画意,进行欣赏活动。如教师在印象派图画《睡莲》的欣赏课中,教师边播放德彪西的《月光》,边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月光下的睡莲,在音乐欣赏中提升绘画的创新能力。借助印象派音乐活动游戏化中幼儿对自然的描绘,让幼儿对印象主义画作的感知更深刻,并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二)多种元素的美术与音乐融合激发幼儿兴趣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1/0728/1016.html
上一篇:浅析新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探究教学发
下一篇:例谈多媒体教学中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