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研究》栏目设置[09/01]
- · 《新课程研究》投稿方式[09/01]
- · 《新课程研究》征稿要求[09/01]
- · 《新课程研究》刊物宗旨[09/01]
案例教学法在动物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动物内科是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或畜牧兽医专业)一门理论性、实操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主干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临床诊疗手段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动物内科是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或畜牧兽医专业)一门理论性、实操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主干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临床诊疗手段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还要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动物内科疾病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使他们逐渐成长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还具有一定现代科技水平的兽医科技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物内科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丰富,从常规的家畜、家禽拓延到现在不断兴起的伴侣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因此,动物内科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要求。通过多年的动物内科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是在授课教师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和具体指导下,根据动物内科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动物典型疾病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动物疾病情境中,讨论分析动物内科病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内科疾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实施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动物内科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加容易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通过运用解决动物疾病诊疗问题的方式设计教学问题,能更长时间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吸引到寻找解决动物疾病诊疗解决方案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能更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自主分析、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二、教学病例的收集与选择
(一)教学病案的收集
案例教学法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高职专业课教师都具备双师型教师教学特点,课堂上是教学能手,课堂外又是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当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物诊疗服务时,经常可以接触到大量动物疾病病例,这些动物疾病案例不仅表现出临床真实的特点, 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手机智能化、便携化发展,电子照相、摄像功能更为强大,一旦遇到很有教学意义的动物疾病病例资料,就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记录下来,再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剪辑或补充,就是很好的动物内科案例教学素材,而且动物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通过智能手机将疾病发展情况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的案例就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病案的选择
精选合适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案例教学法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用动物疾病真实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动物案例情境教学中提出问题,从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一个好的动物疾病案例,都会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通过解决动物疾病案例问题,能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动物内科课程相关动物疾病知识的重难点,并能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二是难易适中,具有争议性。动物内科疾病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过于简单。如果选择动物病例的内容过于简单,学生经过简单分析都能得出相同或类似的结论,缺乏问题和争议,这样的教学病案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延展性。那些争议性比较强、易产生不同见解的动物疾病病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激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增进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在选择动物疾病病案时,也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不要超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否则会一定程度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实用性和连续性。在选择动物内科病例案例时,要选择那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跟教学进度,病案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的典型动物疾病病案,使病案教学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养殖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需求,选择那些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动物物种,遴选发生率高、危害大的动物疾病案例,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讨论和钻研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拓展能力。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1/061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