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中国成立年以来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立德树人的

来源:新课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人才,加强科研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人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回顾70年来的发展历程,东北农业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铸魂育人”,历经“东北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不同发展时期,几经校址变迁,不断砥砺前行,形成了“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不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勇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完成了不同时期的任务和使命,铸造了不朽的东农校魂,陶冶了代代东农学人,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可靠人才支撑。

一、用历史文化积淀蕴立德树人之“神”

(一)传承红色基因,薪火代代相传

东北农业大学的前身“东北农学院”,创建于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学校带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是率先在全国建立的新型社会主义农业大学。建校之初,便建成了学科比较齐全、综合性、具有地方农业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农业院校。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1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原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东北农大2004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单位称号,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东北农大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东北农业大学在建校之初就明确了为社会主义创办农业大学、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服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了符合东北地区生产实际的学科和专业布局。东北农大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型社会主义农业大学”(1948-1979年)。从1948年落实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正规化、为生产建设服务”建校,到1979年恢复高考后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东农人三迁校址,历经曲折,艰苦奋斗,创办了新型社会主义农业大学。一是政治上要创办社会主义农业大学,二是人才培养上要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服务。突出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了符合东北地区生产实际的学科和专业布局,培养满足东北地区农业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阶段:“多科性、综合性农业大学”(1979-1994年)。自1979年从阿城迁回哈尔滨选址重建,到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东农人只争朝夕,奋发图强,建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农业大学。一是主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按照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框架建设学校,三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立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改按能力办学为按社会需求办学”。

第三阶段:“一流农业大学”(1994-2011年)。从1994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到2011年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东农人把握机遇,锐意进取,成功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多层次、多规格育人,“立足龙江,面向‘三农’,发挥优势,积极服务”,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科技成果和智力支持。

现阶段:“高水平农业大学”(2011年-)。2011年东北农大第二次党代会为学校中长期发展描绘蓝图,面对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黑龙江省启动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东农人与时俱进,众志成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眼界胸怀广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17年,东北农大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开启了“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不论处在哪个阶段,东北农大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上孜孜求索,不论是大名鼎鼎的院士,还是普普通通的教师,都将培育学生“成长成才”视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责任。著名大豆专家王金陵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我是一条老泥鳅,你们都是小泥鳅,只要我在你们中间一转,你们身上就有腥味了。”王金陵先生始终发挥着“老泥鳅”的作用,其思想和精神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代年轻学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以一生的行动践行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育人理念。其弟子中有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可谓群星璀璨。在蒋亦元的家里和他的办公室中,都挂着与学生们的合影,并冠以“母以子贵,师以生荣”的标题。他把发现和培养人才视为自己毕生科学工作中最大的成就。这样的事例,在东农还有很多,一代代教师传承了师长的衣钵,在育人的殿堂里传递不灭的薪火。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1/0610/957.html



上一篇:地方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研
下一篇:家庭花卉鉴赏与栽培的教学思考

新课程研究投稿 | 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新课程研究版面费 | 新课程研究论文发表 | 新课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