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程研究》栏目设置[09/01]
- · 《新课程研究》投稿方式[09/01]
- · 《新课程研究》征稿要求[09/01]
- · 《新课程研究》刊物宗旨[09/01]
浅探近代山西新教教会小学(1880—193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基督教新教获得了进入中国内地的特权。新教入晋后,为传播宗教,兴办了大量的教会小学。教会小学经历了从萌芽、发展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基督教新教获得了进入中国内地的特权。新教入晋后,为传播宗教,兴办了大量的教会小学。教会小学经历了从萌芽、发展繁荣到衰落的过程,其办学初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后教会小学作出改革,减弱宗教色彩。教会小学的客观存在对近代山西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山西教会学校的论著,多考察教会教育对近代山西的影响。并没有对教会学校下的各级教育进行分类,在教会学校中,新教小学占很大比重,不可忽视。本文以基督教新教小学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教会学校分析方法和史料资料,重点分析教会小学的发展脉络和办学模式,以及对山西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一、山西新教教会小学产生的背景
近代山西新教小学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在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下,被迫打开国门,新教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士进入山西后,为传教开设了大量的教会小学。
(一)基督教新教进入山西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由此基督教会渐入中国,先期在沿海地区传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民人,在各口并各地方意欲租地盖屋,设立栈房、礼拜堂、医院、坟茔,均按民价照给,公平定议,不得互相勒掯。”①中法《北京条约》亦明确规定“大法国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填地各项。”②由此传教士可自由进入中国内地,创设教堂、医院等,开始了他们的布道事业。
传教士们一拥而入中国内地,广为布道。1869年,苏格兰传教士韦廉臣牧师和伦敦会理一视牧师进入山西宣教。1876年,内地会传教士特纳与詹姆斯到达山西,提出了在山西永久布道的建议,由于经费困难,二人返回汉口。因此,早期入晋的传教士们并没有在山西建立起传教事业。
1877年山西发生大饥荒,传教士们以此为契机,纷纷入晋传教。特纳和詹姆斯二人重返山西进行赈灾。同年,赈灾经验丰富的李提摩太由鲁入晋。而后,相继来晋的传教士有69人,在本省各地发衣散粮,拯救了不少灾民,并扩大了基督教在民众中的影响。第二年,特纳在山西首建差会总堂两所,分别位于太原和临汾,差会总堂建立后,在晋的传教事业有了资金保障,差会为传教士们发放薪水,出资建教堂、医院和学校,山西的传教事业开始起步。③
(二)传教手段的最佳选择—办学
差会总堂建立后,传教士们开始在山西宣教,初期教会的活动主要是巡回布道,散卖圣书、医疗患者、创办戒烟所,美国公理会初期便在汾阳创立戒烟所,用自己配制的药品,帮吸食鸦片者戒除烟瘾,但通过戒烟入教的人数并不理想。④英国浸礼会和内地会初期活动都致力于戒烟事业,但经营惨淡,从开始经营戒烟事业到1907年,由戒烟局戒断烟瘾之男女不下三万人,由戒烟入教者千人左右,约3.4%。⑤由此可见,传教士们初期致力的戒烟事业所带来的传教效果不明显,他们开始反思传教手段的选择,在借鉴早期或他处传教士的经验后,决定用办学作为传教手段。
传教士将工作重心转变到办教育后,开办了大量的教会学校,由于小学固有的优势:办学经费少,受众面广,入学人数多,学龄儿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教会小学的兴办更容易满足教会广为布道的目的。
二、山西新教教会小学的发展情况
山西新教经历了从萌芽、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此处将对山西新教教会小学的发展过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便更好了解近代山西的新教教会小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一)萌芽阶段(1880—1900)
山西新教小学开始于1880年,最早设立在塞外,一直到1898年发展到晋中,该年公理会在太谷城内创办了三所小学,1890年,公理会又在汾阳设立了铭义小学。⑥这是新教在山西最早开办的小学,一直到1900年,教会小学在山西并无大的发展。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6月山西出现义和团运动,恰遇清廷对外宣战,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山西巡抚毓贤大力支持义和团,“排外仇教”,所以山西义和团运动来势凶猛,在晋的教会所受损失可谓全国之最。山西的义和团运动遍及11州、6府、40多个县,有22处发生过杀害外国传教士的事情。⑦据统计,当时山西外国传教士遭杀害者有134人,占全国被杀传教士的84%。⑧山西新教在义和团时期遭受破坏极大,以至于教务事业都付之东流,教会小学的事业也被迫暂时停止。
文章来源:《新课程研究》 网址: http://www.xkcyjzzs.cn/qikandaodu/2020/1216/708.html